我校主办临港五校大学物理类课程交流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0-11-25 发布人/蒋玮荻作者/ 来源/信息技术学院 581

202011月,物理教研室主办了临港高校物理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活动邀请了上海海事大学、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的教学科研骨干,开展了四场共计八人次的学术报告和教学研讨。

报告题目分别是《狭义相对论的起源》、《非最小耦合效应对宇宙演化的影响》、《走近木星》、《天问一号——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磁性纳米材料-吸引力不止一点点》、《声音的世界》《大学课程在线平台的教学内容制作与教学应用》《疫情期间物理类在线课程教学之探索》。

从报告题目可以看到报告内容精彩纷呈,从狭义相对论、木星、火星到宇宙,讲到了探索宇宙进程中我国最新的成就,近距离了解了我国空间技术的先进成果;从声音的美妙、纳米材料的神奇介绍了我们材料科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各位老师的讲解生动细腻,分别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介绍了近代物理学的各个方向的热点内容。

马宁生教授和岳春晓副教授分别交流了疫情期间同济大学和上海建桥学院在线理论课和实验课多门课程的网课制作和建设,以及近两个学期的在线教学实践,干货满满,与会老师获益匪浅


  


报告人简介

崔凤全博士报告的题目是《狭义相对论的起源》,上海海事大学物理教研室讲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研究方向为,强磁场下的磁性以及冷原子在光晶格中的量子相变等。

孙祖尧博士报告的题目是《非最小耦合效应对宇宙演化的影响》上海海事大学物理教研室讲师,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天体物理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引力论与宇宙论,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会员。

常英立博士报告的题目是《走近木星》,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长期从事于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主持或参与省部级项目3项,参与编写教材2部,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3篇。

刘宇博士报告的题目是《天问一号,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导航制导与控制分系统产保师。长期从事我国深空探测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与相关深空探测器的研制工作。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3篇。

胡泊博士报告的题目是《磁性纳米材料-吸引力不止一点点》,上海海事大学物理教研室教师,201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半导体与磁性纳米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包括电学、光学和磁学高频性能的研究以及微磁学计算模拟等方向。

马宁生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大学课程在线平台的教学内容制作与教学应用》,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上海建桥学院特聘教授。长期从事物理教学及教育技术研究,主持与参与省部级教育研究项目8项、主持国家工科物理教学基地项目8项和校级项目30余项,出版教材3部,获得省部级奖和其他各类表彰20以上次,发表论文100篇以上(其中SCIEI论文7篇)。担任中国静电学会论文评审专家、 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上海建筑玻璃幕墙环境评估专家。

岳春晓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疫情期间物理类在线课程教学之探索》,上海建桥学院物理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于大学物理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主持级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3.

陶蓓博士报告的题目是《声音的世界》,上海建桥学院数字媒体技术系专任教师2016年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音频、多媒体技术、大学信息技术2等教学工作。已发表论文3(其中SCIEI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