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无畏守护——突击队队员陶珺瑀老师的冬春交替

发布时间/2022-04-27 发布人/王晨岑作者/ 来源/信息技术学院 253


46日凌晨5时,校园里的每位师生都收到了一条紧急消息。此时,信息技术学院办公室陶珺瑀老师也收到了“学校核酸存在异常”的提醒,陶老师醒来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进入待命准备状态。作为信息技术学院留校的唯一一名青年男性教师,陶老师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在接到领导的下一步指令之后,甚至没有时间洗漱,立刻投身到抗疫一线,争分夺秒,奋勇争先,从开始坚持到结束,为学校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陶珺瑀是信息技术学院办公室一名95后教学秘书,在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的状态下,陶老师积极申请进校值班,在327日晚得知浦东全域静态管理后,陶老师本有机会可以交班离校回家,但是陶老师意识到,自己所坚守的岗位不能出现断层,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校园内,保证学院内部的正常运转。46日校园转入静态管理后,陶老师更是踊跃加入了学校的抗疫突击队,随时准备应对校园的突发情况。


           

图1 陶老师身穿防护服参加任务                                图2 陶老师为学院老师送餐


服从指挥,甘为人梯。陶老师在加入疫情突击队之后,每次接到通知,必然会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积极申请承担最危险最艰难的任务。收到校园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示,在室外温度高达28摄氏度的中午,穿上防护服,一穿就是4个小时,而且不停地走动,汗流浃背,却仍然在为密接学生和次密接学生全程做好转运服务工作。陶老师耐心解答密接学生和次密接学生问题的同时,还要全方面考虑到学生的情绪,用最温和的态度安抚学生,能够使得学生避免产生害怕和恐慌感。

敢于担当,任劳任怨。学校静态管理期间,由于全校师生不能离开指定地点,陶老师不仅要冲在抗疫一线,还主动承担起学院在校十多位老师的饮食难题和抗原检测结果统计,早晨起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如何确保学院老师们一天三次及时吃上热腾腾的饭。学院老师分散于学院楼、教师公寓、南区宿舍不同的地方,陶老师每天都要围绕校园同样的路线奔走三次,而自己总是最后一个打开饭盒的人。疫情期间,在工作群里交流起来,大家都在心疼这位年轻的95后会不会变得更瘦了,每天走最多的路,吃的还是最凉的饭。

默默无闻,尽职尽责。陶老师在坚持抗疫的同时,坚持不忘自己的本职工作。三、四月份正是毕业生答辩的集中阶段,陶老师每日在送餐、统计20余份的抗原结果之外,仍然加班完成自己手头一批一批的论文查重和学生各类竞赛信息填报。然而,除了这些,作为学院办公室的老师,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待命的状态,每天依然要服务众多的老师和学生,例如帮忙送份材料、搬些物资等等,这些往往是不经意间的,却是不可或缺的,这些从未间歇,却又不为人知。

上海的三月阴雨连绵,空气湿冷,陶老师内搭卫衣外穿羽绒服,义无反顾地走进了校园,至今入校已有30多天,从寒意刺骨的晚冬,一直到花开遍野的仲春,陶老师一直默默地坚守在校园岗位上,冲锋在抗疫一线中。

当问陶老师:“你在接触密接人员的时候有没有担心过?”陶老师回答说:“当我第一次看到校园的雷锋像时,我的心中就燃起了崇高的敬意,这一次的坚守,让我更加明白了什么是奉献。”

骄阳下,校园内暖风吹拂,陶老师匆忙奔波,那帅气的背影,高大的身躯,代表的信息学院的责任,代表的是建桥学院的奉献。



图3 陶老师看护密接人员